Sony近幾年來在攝影器材領域上,推陳出新速度相當之快,規格上常以大破大立,高規低價的現象震撼市場,被網友冠以「外星科技」之美稱,其中在下玩過Sony Alpha、Sony Nex、Sony RX,特別是Alpha單眼系列幾乎玩遍每顆鏡頭,也算是著迷了一回,然而單眼在出勤率上,和便攜性上常常不利於街拍類的題材,所以在下又玩起了旁軸 RF 系統:Leica M、Contax G2013年的11月 Sony 率先推出驚天動地的135 全片幅無反光鏡機種:Sony A7 與 Sony A7R,橫空出世的陣仗、合理的機身售價引領攝友目光,各大論壇的留言板盛況空前,四處充滿喝采。轉接黨玩家們對於Sony A7系列喜於言表的神色,猶如籠罩在耶穌聖光中,人生充滿了希望。Sony A7、Sony A7R 問世之後,Leica、Zeiss、Rollei 德鏡,ACDK電影鏡、日鏡、各家等老鏡,可藉由各種轉接環adapter的功能,轉接到e-mount卡口上,且不再受到昔日APSC片幅,如:nex-5n、nex-5r、nex-6 ......X1.5的焦段限制,對攝影界而言,這是新時代的到來,135FF的e-mount徹底解放了一切,也代表傳統RF族群在全面數位化的歷史洪流中,可以有更多元的選擇。前言雖美,Sony A7 (ILCE-7) 在旁軸廣角鏡上仍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地方,但足以令人陶醉~OK! 一起來看看轉接黨的 Sony A7 開箱吧~Let's go!!!

 

Nov 21 2013 中午時寄來的

 

箱子上還有這行字:本訂單包裝過程,已進行全程攝影

 

打開箱子把東西拿出來

 

這回預購禮有送一顆原廠電池、還有左上角按摩的貴賓券,拭淨筆也是贈送的

 

記得買來後要上網登陸,這樣才能享有18+6個月的保固:

http://tw.sony-asia.com/microsite/support/registration.html

 

Sony A7 開箱囉~A7本體裝在白色套子裡頭~

 

說明書、保固書等

 

箱子裡頭的配件

 

Sony A7 忍不著站在箱子上威震四方~

 

隨手挑幾顆鏡頭作測試,以下就讓不專業的,來談談搭配哈克神力環V1、V4版本在Sony A7上的初淺感受。必須強調,說的不一定對,以下言論純屬個人一時感受,感受這玩意兒必然會變,所以一切描述僅供參考,未來將不斷隨著經驗累積而進行修正。2014/06/25 更新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轉接心得重大更新 2016年3月24日:

2013~2016年這期間,在下經歷了A7 --> A7 II + A7R II,已經厭倦了轉接帶來的紅移、邊角崩壞、焦外紊亂等疑難雜症,目前感想是A7系列玩轉接RF鏡頭,是一場成敗參半的夢,理由是,不同機鏡組合帶來了太多不可測的「化學變化」,大家能看見我下方所寫的一項又一項的紅字分類嗎?已經被我用刪除線一一畫過的,例如:「邊角略有暗角,無紅移」、「邊角崩壞&紅移現象」、「邊角輕微崩壞,沒紅移」、「邊角幾乎可完全省略的輕微崩壞,無紅移」等......什麼紅移、暗角、崩壞......加上鏡頭使用分析,well~那是我前些年的一些心得,當時主要是以A7觀點寫下的,現在換到A7 II+A7R II,又產生了許多變化,我已懶得再一一更新玩轉鏡頭的心得感想了,現在的我必須說,A7系列不同型號機身,搭配不同RF手動鏡頭,必定會產生「難以預測的結果」,邊角會不會崩壞、紅移、焦外是否會紊亂,這是無法用「相對邏輯」去推敲的,有些手動鏡,就是會出乎意料的跟某一款A7系列特定型號,搭配得特別好,也就是俗稱的適應性良好,可惜出現適應性良好的機率並不高,而單一機身、鏡頭的適應性,不一定會具備延續繼承的特質,所以只能以亂槍打鳥的方式,憑藉運氣找出理想的機鏡組合。順便說說A7R II玩轉RF廣角lens,雖然不容易看見紅移,但其轉接RF 廣角Lens的邊角畫質,仍常常呈現若干崩壞,焦外氛圍也常有紊亂之感,再好的RF廣角鏡,裝上A7系列可能還是會折損個幾%的畫質,有時適應性較差的組合,即使縮光圈也是無法解決的。我個人現階段是認為,如果能認識自己經常拍攝的題材,如:靜物、小品、街頭隨拍,以此為前提,玩轉接RF廣角Lens,其實買部Sony A5100就足夠了,雖說焦段會X1.5,但是體積小攜帶方便,還可以觸控,以A5100這個型號來玩轉接,所得到的快樂感、務實感也已經相當高了,如果不玩轉接,Sony A5100搭Sony E 24mm f1.8 ZA、Sony E 10-18mm f4、Touit 32mm f1.8 這三顆APS-C的E卡口鏡頭,也是能拍到嚇嚇叫了,我個人建議買A7系列之前,真的要想清楚自己究竟適不適合上135全幅,如果您只考慮自動鏡的話,還有另一個品牌可以選擇,我建議挑:Fujifilm X-Pro 2 + XF 自動鏡系列(這系列稱的上是"東方萊卡",我自己本身有Leica M系列機身+M鏡群,自從買X-Pro 2來玩後,我認為這是最接近Leica 旁軸的日系數位無反組合。)。另外注意:玩轉Sony APS-C相機,建議至少以Nex-5N、A5100、A6300為主,前二者有觸控功能,轉接Contax G21只有稍稍輕微的紅移,其他一切算是滿OK的,我曾試過Nex-5R轉Contax G28,邊角會崩、會紅移,徹底喪失玩轉慾望,所以說挑選APS-C的相機玩轉也是要謹慎的,Nex-6轉Contax G21的效果跟5N、A5100幾乎一致,只是Nex-6沒觸控,有時稍微不方便一些,不過也必須說A5100的唯一缺點,是快門聲略大,如果未來下一代A5x00一樣具備觸控、靜音快門,會更合適,but, 未來的A5X00轉接RF 廣角鏡Contax G21會不會出現紅移,還有待觀察。)我用Sony APS-C相機+手動鏡的照片參考:http://goo.gl/AoDuIK 另外,如果你想要使用Techart LM-EA7 天工自動對焦環(Leica M轉E-mount),那麼APS-C機種,你只能唯一挑A6300,全幅只能挑A7 II和A7R II,因為天工自動對焦環,目前只支援這三部機器。

 

但是話說回來......A7系列玩轉旁軸RF Lens、原廠手動鏡,

確實也存在還不錯的組合:

15端:Voigtlander Super Wide-Heliar 15mm f/4.5 Aspherical III,轉接A7系列一定要買第三代優化過的;沒優化過的第二代,體積小巧些,僅適合轉接APS-C機種,但容易產生color shift,一般都會拿這顆來拍彩色再轉黑拍,味道也不錯。色彩表現是三代豔麗,二代樸實,外觀實體方面,三代無對焦撥桿,二代有對焦撥桿,可參考此連結: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254&t=4337882&p=4#55484487。三代有推出E卡口A7系列使用的,我是挑VM版的,因為我還有M機,享受機鏡跨平台的自由度也很重要,反正M卡口的鏡頭,要到哪家無反系統,市面上幾乎都有出轉接環能送你過去,至於三代E卡口有沒有比三代VM卡口具備優勢?老實說我還真不知道,我只知道VM版的第三代對我而言很是足夠了,所以我沒花時間探究竟了。

21mm端:如果預算足夠,直接買原廠 Loxia 21mm f2.8 手動鏡就對了,其他不用考慮了。

28mm端:A7 II + Leica Elmarit-M 28mm f/2.8 II (11801) 效果還不錯。(記得一定要與A7 II 搭配,不能與A7R II搭配。)不過我估計11801這顆Leica老鏡頭很難買到了,還有Konica M-Hexanon 28mm f/2.8 這一枝,搭A7R II 邊角也是有些許崩壞,崩壞程度可參考sample:https://goo.gl/cXAvTG ,但還是能勝任多數場合,不追求完美的話,避開無限遠,以中距、近距為主,拍拍人像物品擺中央的拍法,算是很堪用的了,不過這些老鏡頭,可不是想買就買得到的,二手市場也許有貨,但價錢開得老高,而整體搭配也並非是極致表現,所以我建議大家買時下鏡頭較優的28mm APS-C定焦DC,如:Nikon Coolpix A、Ricoh GR II 就可以了,可別小看了這些日系小相機,它們的表現是相當犀利的,perfect corner to corner sharpness 邊邊角角可謂拳拳到肉;無反相機方面,也可以考慮XF 18mm f2 搭配富士XF機,等效焦距約28mm,表現優異且物美價廉,價廉方面特別是指平輸水貨。另外,我有一顆Ricoh GR 28mm f2.8 L39卡口的RF廣角鏡,這顆轉接A7、A7 II、A7R II這三部機身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表現,讓我比較意外的是轉接初代A7,反而是這三部中稍微能接受一點的,但仍有邊角崩壞的現象,我舉這個例只是要強調不同的機鏡組合,會有不同的適應性。我其他的旁軸28mm端,邊角全數都是不OK的,如果你還是堅持想等一顆體積小,轉接A7系列畫質好的旁軸28mm鏡頭?那麼有個潛在趨勢是這樣的,我建議等等看 Voigtlander 這家廠商,說不定,well, 我必需再強調一次"說不定",說不定福倫達未來有機會出28mm端 for A7系列優化的鏡頭,如:voigtlander 28mm f1.9 II or voigtlander 28mm f2.0 II for Sony A7 series? 或是等Loxia 28mm f2.0 or Loxia 28mm f2.8 ,未來到底會不會推出這些鏡頭?以及表現如何呢?一切都是未知數。

35mm端:Voigtlander ULTRON 35mm F1.7 Vintage Line ASPH,搭配 A7R II 效果還不錯,大概是RF 35mm旁軸鏡中,適應性最好的一顆。但還是有優缺點,請直接參考這一篇解說:http://www.fredmiranda.com/forum/topic/1439280/0#13633662

註:美國知名攝影器材測試攝影師Steve Huff,他個人對於A7系列搭配35mm的表現,是持這樣的看法:第一名是Sony FE 35mm f1.4(但是體積太龐大了)。第二名是Voigtlander ULTRON 35mm F1.7 Vintage Line ASPH。第三名是Loxia 35mm f2。第四名是ZM 35mm f1.4。

我自己也說說,我對這四管鏡頭的看法好了,Sony FE 35mm f1.4 具備AF自動對焦的優勢,但它的鏡頭調性,不是我喜歡的類型,而且鏡頭太大管了,所以從來沒在我腦海中浮現過;Loxia 35mm f2 的鏡頭調性,也不是我喜歡的類型,特別是焦外表現有些凌亂,不是亂的有藝術的那類型,邊角表現也不是特別突出,不過,我對於這顆鏡頭也不會排斥,因為用這顆鏡頭拍出好作品的人大有人在,只是我會希望等等看有沒有機會出二代。ZM 35mm f1.4 這一顆各方面都是非常的凶猛,特別是平均銳利度,大概是35mm的冠軍,若在M機上做比較,不列入氛圍、散景過渡味道的話,我認為它比 Leica 11663 還要強大,只不過 ZM 35mm f1.4 搭配A7系列,從中央到邊緣的畫質,下降的曲線節奏,相較於2015下半年新出的VM3517 第二代少了一點"視覺協調性",用一些比較具體的方式來形容好了,我拿ZM3514接A7R II、A7 II在構圖拍照的時候,有時候還是會不太願意把主題擺在某一些特定位置,因為還是有機會察覺到「畫質下降」的現象,且 ZM 35mm f1.4在A7系列上的散景,我認為也是有些稍稍明顯的凌亂感,此外,ZM3514的天生神力搭配A7R、A7 II還是能作為一個選擇。Voigtlander ULTRON 35mm F1.7 Vintage Line ASPH,也就是我上面俗稱的2015下半年新推出的VM3517第二代,這一管要說缺點也是有的,就是如網路上很多使用戶所提及過的:暗角、像場彎曲、光圈全開時邊角畫質也有衰退現象,但對我來說,最重要的是整體的視覺協調性,我認為目前旁軸35mm手動鏡當中,搭配A7系列的適應性第一名就屬 Voigtlander ULTRON 35mm F1.7 Vintage Line ASPH ,它的散景氛圍相對其他35端鏡頭來的討喜許多,而部分國外使用者經驗,也指出搭配A7系列光圈全開時,其中央區域的銳度表現,打敗了原生E卡口的Loxia 35mm f2 以及 Sony FE 35 f1.4 ,與 ZM 35mm f1.4 則於伯仲之間,至於VM3517II光圈全開時邊角畫質下降的問題?其實絕大多數的廣角旁軸鏡都無法迴避,問題在於明不明顯的差異而已,VM3517II 從中央到邊角的下降曲線,就我個人感受來說,它是可以看出來的,只是它帶有「一種協調性平衡感」,所以我認為在還算協調的前提之下,是可以包容的,這裡就來一張A7R II +VM3517II 光圈全開+無限遠的測試照:https://goo.gl/GlVyOd ,但我也要強調,有時候一直計較邊角畫質,是不會有答案的,也許光圈全開+無限遠的邊角實力,本來就是接近這樣的結果,要用Leica M數位機或底片機做對比,才能真正看出A7系列影響了多少百分比。結論:如果你在2015下半年~2016年期間,想選一顆35mm旁軸手動鏡搭配A7R II或A7 II,那麼,我建議首選就挑 Voigtlander ULTRON 35mm F1.7 Vintage Line ASPH 這一顆吧!記得要買新版的,不要買到舊版的,至於其他的不需要考慮了。

Voigtlander ULTRON 35mm F1.7 Vintage Line ASPH + Sony A7R II's samples

http://goo.gl/niGmD5

http://goo.gl/wFSsHQ

http://goo.gl/mxaPAX

http://goo.gl/icMw1o

 

50mm端:A7 II + Leica APO-Summicron-M 50mm f2 ASPH (11141)效果很棒: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183&t=4187749&p=3#61389538。(50 APO 搭A7R II會有光軸不正,景深範圍縮小的現象,目前只推薦搭A7 II了;另外初代A7、A7 II、A7R II搭Leica Noctilux 50mm f0.95 的適應性都很差,對照在Leica M9上的表現是天壤之別,為何說天壤之別?詳情可自行參閱: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254&t=4485969&p=29#57453130,50mm 焦外都會崩了,所以說轉接要找到適應性良好的機鏡組合,確實是需要運氣的。)

A7系列M口廣角鏡頭轉接指南
http://goo.gl/mSCPDu

我仍留著A7 II和 A7R II的原因,是因為轉接少數鏡頭的適應性還不錯,所以才沒賣掉的,

不然我是認為以APS-C機鏡為主就足夠了。

 

另外聊些題外話,

攝影可比武功,分為外功內力,就像劍宗跟氣宗的關係:

外功就是構圖力、溝通能力、觀察力、找尋題材的外在能力。

內力就是修圖力,在0與1的虛擬世界,編織內心的意象。

個人是都拍jpg模擬菲林味,

以模擬銀鹽作為目的的群體,也算是後製世界的一個流派了,

如果是對後製領域,非常陌生的族群,

想玩數位模擬底片味,我會推薦以下常見的Lightroom、Photoshop外掛軟體: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Lightroom Presets 風格檔 (每隔一段時間,網路上就會有熱心網友分享):

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256&t=4632175&p=1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DxO FilmPack:

http://www.dxo.com/us/photography/photo-software/dxo-filmpack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Alien Skin Exposure:

http://www.alienskin.com/exposure/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Google Nik Collection

原價 US$499 下調至 US$150元--->最新狀況為 Free

(2016年3月24日,Google宣布免費下載:

https://www.google.com/nikcollection/)

Analog Efex Pro:體驗傳統相機、底片和鏡頭所拍出的風格與質感。

Silver Efex Pro:採用暗房概念的控制項,讓您掌握黑白攝影的藝術。

( 黑白後製特別推薦Silver Efex Pro,是目前市場上最強大的。)

HDR Efex Pro: 從自然本色到藝術美感,發掘 HDR 攝影的無限可能。

Dfine:透過專為您的相機量身打造的雜訊抑制功能提高影像品質。

Color Efex Pro:具備全方位的濾鏡組合,能夠協助您校正色彩、修飾相片及增添創意效果。

Viveza:不必使用複雜的遮罩或選項,即可選擇性地調整相片的顏色和色調。

Sharpener Pro:利用專業級影像銳化技術,讓暗部的細節變得清晰鮮明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VSCO Film:

http://vsco.co/store/film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Replichrome FILM Preset:

https://www.gettotallyrad.com/replichrome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CameraBag 2 :

這套是for OSX 給蘋果電腦專用的獨立軟體,

適合沒有Photoshop和Lightroom的族群:

http://www.nevercenter.com/camerabag/cinema/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除了上述之外,還有許多模仿底片味的擴充套件、軟體,

由於時間關係,在下就不一一介紹了。

 

如果從未接觸過底片,個人會建議至少要大量的拍一陣子,
倘若經濟上不太許可,那麼至少也得養成觀摩底片的習慣,
盡量感受底片掃描成數位檔,所帶來的特徵、情緒與氛圍,
這樣一來在模擬底片味的思考上會比較豐富多元。

https://www.flickr.com/search/groups/?text=film

 
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邊角略有暗角,無紅移 (觀看下方文字前,請先看完上方的轉接心得重大更新):

Voigtlander 12mm F5.6 II Ultra Wide-Helia(VM12/5.6II裝在Sony A7上幾乎零缺點,紅移和崩壞若有似無,硬要說缺點,也只有廣角鏡常見的正常暗角,以及f5.6光圈小了些,比較適合白天;此外VM12/5.6II規格獨特,售價近人,12mm宏觀條件誰與爭鋒呢?這絕對是一管經典好鏡,裝在Sony A7上實在好用,值得推薦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邊角崩壞&紅移現象(觀看下方文字前,請先看完上方的轉接心得重大更新):

Voigtlander SUPER WIDE-HELIAR 15mm F4.5 Aspherical II(VM15/4.5在A7上邊角、紅移略微嚴重,表現不如VM12/5.6II。VM15/4.5白天戶外一定崩一定紅!晚上戶外拍攝,能降低紅移現象產生,邊角雖崩,但不致於一眼就認出一塌糊塗,結論是VM15/4.5在A7上自我娛樂,勉強可用。Sony A7 + VM15/4.5 jpg直出 sample)

Contax G21(一定崩一定紅!建議還是跳過A7,裝在APSC片幅上過過小癮,心理會比較舒坦些! Sony Nex-6 + G21 jpg直出 sample)

Contax G28(調整拍攝角度,對應某些題材仍可用用,但基本上無法逃離邊角崩潰的命運。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邊角輕微崩壞,沒紅移(觀看下方文字前,請先看完上方的轉接心得重大更新):

Leica Summicron-M 28mm f2 ASPH(這管ASPH的暴力程度,絕對不是35/2a能比擬的,28/2a的銳利度、空間感、甚至是散景,在下主觀認為是遠勝35/2a的,這管鏡頭有著源源不絕的魔力,能製造出"3D視覺效果",LEICA 28mm f/2.8 ELMARIT-M ASPH雖然變形控制比Summicron-M 28mm f2還優異,但是有一種比較平面,生冷、生硬的感覺,不如28/2a"能導入視角",且還帶點3D味的現場感;回來談談在A7上的表現,28/2a幾乎沒什麼紅移,崩壞程度也只比35/2a略多一些,但在沒崩壞的區塊,有絕佳的壓倒性鏡風呈現。搭配哈克神力環,28/2a能比35/2a有著更近的對焦距離,如果35/2a跟28/2a兩管選一管,請務必選28/2a,除非未來35/2a推出APO版本,那或許還可以猶豫一下。28/2a + A7光圈全開, jpg直出 sample)

Leica Summicron-M 35mm f2 ASPH(手邊35mm當中邊角崩壞最嚴重的一支,和Contax G28焦段鏡頭相較,才歸類為輕微崩壞,352a雖無美麗散景,但中心到邊角絕大面積畫質強大,是出片率極高的一支鏡,不用可惜。)

Leica summicron-M 35mm F2 pre-ASPH 七枚玉(邊角幾乎感不到崩壞,但七枚在A7上有時會感覺畸變產生,在M9上則是一切正常;七枚貴為散景之王色彩清麗,和八枚一樣輕巧,七枚、八枚同時被Leica愛好者定義為經典中的經典,相當好用,我是想推薦,但卡在若有似無的唯心論畸變,嗯?或許真的是心理作用吧~.~,管他的,最終還是值得推薦);Sony A7 II 上 七枚玉邊角會明顯的崩壞衰退。

Leica Summicron 35mm F2 type I (8 elements Canada 1958-1974) 八枚玉(邊角幾乎感不到崩壞,手邊35mm當中,變形最舒服的一支,其次是Zeiss ZM Biogon 35mm f2光圈全開有暗角,畸變產生,在A7上和M9上一樣,沒什麼大問題;反差小散景美,鏡風全開柔和懷舊,古色古香很好用,經典中的經典,值得推薦)

Contax G35(不是很愛這管在A7上的表現,鏡風彷彿被壓抑,在底片上的表現亮眼些,也自然些。

Zeiss ZM Biogon 35mm f2(邊角幾乎感不到崩壞,這管鏡頭的長度,相較其他RF 35mm略長,但長不到哪去,基本上不是個問題;ZM 35.2抗耀光佳,在A7上仍走暖調,暖調喜好與否見仁見智,至少是個特色;這管鏡頭在陰雨天能有效凸顯出蔡味優勢,畫質和L352A相差不遠,一樣都是強中之強,幾乎沒什麼惱人的問題,也沒畸變;黑鏡搭配原廠遮光罩裝在Sony A7上非常好看,值得推薦);Sony A7 II 上 ZM 35mm f2 邊角會崩壞衰退。測試到後來,發現 ZM 35mm F2 是一顆很怪的鏡頭,條件會影響結論,暫時不分享使用心得。A7+ZM35 f2 jpg直出sample(光圈全開)A7+ZM35 f2 jpg直出sample(光圈全開)A7+ZM35 f2 jpg直出sample(光圈全開)A7 II + ZM 35 f2 jpg直出sample(光圈全開)A7 II + ZM 35 f2 jpg直出sample(光圈全開邊角明顯崩壞)、A7 II + ZM 35 f2 jpg直出sample(光圈全開)A7 II + ZM 35 f2 jpg直出sample(光圈全開)

關於Zeiss ZM Biogon 35mm f2 總整理(2016年4月4日): 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254&t=4733481&p=16#59735171

Contax G45(不是很愛這管在A7上的表現,鏡風彷彿被壓抑,APSC片幅上自然些,如NEX-6、Nex-5N、Nex-5R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邊角幾乎可完全省略的輕微崩壞,無紅移(觀看下方文字前,請先看完上方的轉接心得重大更新):

Leica Summilux-M 50mm F1.4 ASPH(輕微崩壞,幾乎可忽略,這管畫質真的超級霹靂好,和一般50標頭不是同一個檔次,對我而言Leica Summilux-M 50mm F1.4 ASPH,是50/1.4世界的皇冠。)

Old 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.5 老福(散景天王老福,漩渦式夢幻散景真的是超劇毒的;此鏡就算不裝在A7上,全開焦點外本來就有點鬆,所以也不用強求什麼,M9上崩多少,A7就崩多少。)

Zeiss ZM C-Sonnar 50mm F1.5(幾乎無崩壞,可省略;色彩活潑生趣有活力,在A7上相當好使,繼承Sonna傳統的散景優美,f1.5盲拍準焦率相當高的一支,值得推薦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無邊角崩壞,無紅移(觀看下方文字前,請先看完上方的轉接心得重大更新):

Contax G90(沒崩壞、沒紅移,一切很好。)

Leica Summicron-R 50mm F2 E55 Made in Germany(此管對焦行程長,對焦環必須轉的較仔細才能合焦,如果你是街拍愛好者,這將不利於應對閃現型的精采畫面,此外重量也較重,其他一切表現都很好。)

Leica Elmarit-R 28mm/f2.8 ROM E55(相較一般常見的RF 28mm重量略重,畢竟不是RF鏡;在A7上光圈全開有明顯暗角,邊角略有畸變;ROM全球大概只有3200隻,各方面都不錯,畫質是怪物級的強大,絕對是好鏡一枚。和R 50mm 一樣,轉接環建議用德國的NOVOFLEX。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Sony A7 記憶卡槽是垂直式插入的,且是獨立於把手後方,不同於 Nex-5N、Nex-5R 將記憶卡槽設置在電池槽內。

 

Sony A7 轉接 Contax G21,我用的是METABONES的轉接環,雖然沒有自動對焦的梁環方便,但我覺得手動還是有手動的快樂~

 

背面看一下實體按鍵;本來以為A7峰值對焦沒觸控螢幕,會很不方便,但實際用起來,我覺得不算差~以往我依賴Nex-5N、Nex-5R的觸控螢幕對焦,but 在入手Sony A7之後,徹底被A7電子觀景窗給征服了,Sony A7電子觀景窗內的峰值對焦相當明亮,應對大部分狀況都算OK~只有用大光圈拍攝無限遠時,偶而有判讀上的困難(手動轉接環的無限遠不一定精準,有時得稍微回轉,在電子觀景窗內仍有些難判讀,而且我按C2鍵開不了1:1放大對焦功能?好像是原廠鏡才能放大?),另外,我不買Sony A7R的原因,在於轉接部分旁軸廣角鏡會產生color shift的問題,A7雖然color shift 較 A7R輕微,但邊角畫質跟A7R轉接部分廣角老鏡一樣,存在鬆散問題~真心希望 Sony A7 下一代能把color shift 跟邊角鬆散的問題一併給解決!!!

此外我覺得Sony A7真的是一部專為手動轉接黨而生的機器!

 

 

Sony A7 開機速度不是很快,有時候會等到讓人誤以為是不是當機了?

好啦~先來看一下操作介面吧!~不習慣英文介面的可以先調整語言選項

 

切到繁體中文

 

日期/時間也要調整~Sony 出廠時沒有預設準確的時間~如果未來想透過EXIF獲得正確的時間,那麼建議一開始就先校正時間哦~

 

OK, 我調整好了

 

再來就是影像品質了,如果你習慣是拍JPG的,會建議將JPG設定為超精緻;另外,快門聲音好像關不掉,不像RX系列能完全靜音~這部分有點可惜,但 Sony A7 快門聲還滿好聽的,大概是我用過的相機中排第三名的,第一名是Leica M9、第二名是Olympus E-1。最近感覺 Sony A7 快門聲很大聲還滿吵的,很容易影響到特定題材的拍攝節奏。

 

轉接黨的一定要注意,建議開啟峰值等級高,顯示峰值~(Sony 預設是關閉的)

峰值顏色就看個人了,我向來習慣白色的(Sony 預設也是白色)

 

Sony A7 MF 放大對焦功能,如上圖,連按兩次C1鍵就可以啟動 1:1 放大對焦 (按第三次還可以稍稍進階放大一點點)~超爽的,Oh ya

 

 

身為轉接黨的一員,對焦放大時間,建議調整為無限制(Sony 出廠預設是3秒鐘,3秒鐘會變快槍俠的,要持久一點才能幸福哦~)

 

機頂按鍵;順便誇讚一下 Sony A7 的把手部分,個人覺得拿起來很沉穩,很好握,雖然不能跟Olympus E-1那種好握的程度相比,但A7好握的感覺,遠遠超過Nex-5N、Nex-5R,可能跟機身重量比例也有關係吧?哈~whatever, 總之A7好握的感覺,對我而言常在快門1/100秒時感受到,以前持Nex-5N、5R夜晚掃街,我總覺得快門1/100秒偶爾走動之間,走走拍拍的成功機率不大,但 Sony A7 就是比較沉穩,在拍攝當下明顯提高了手持穩定性,但我也誠心希望 Sony A7 下一代能把機身防手震的功能給加進來,讓低速快門更加實用。

 

電池插槽

 

Sony A7 跟 Nex-5N、Nex-5R 一樣都是用 NP-FW50 電池的,Sony A7 這回跟RX系列的銷售模式一樣,並沒有給予消費者原廠充電器,所以如果有Nex系列的朋友,可以直接沿用Nex原廠充電器。若沒有請至官網購買BC-VW1露天 Sony A7 充電器Yahoo拍賣 Sony A7 充電器

http://farm4.staticflickr.com/3702/10990460383_8c68ecec8f_k.jpg

 

Sony A7 到貨時,箱子內的原廠電池,大約只有17%的殘量,大家要趕快充飽電,才能帶鏡頭出去火拼啊~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對了,跟大家說聲抱歉,我知道我這開箱照拍得很爛,有些還是用手機拍的,文章也有些凌亂,但主要是真的沒什麼時間,而且我對這些開箱的事物,也沒什麼興趣,所以隨筆寫寫,主要還是希望大家能節省時間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很在意「節省時間」的人,

特別是「鏡頭轉接適應性的資訊」這一個區塊,

我呼籲大家有空可以到其他海外論壇、各大網站看看,

資訊流通速度上,亦或是網友閒談之間所得到的經驗整理,

海外的資源遠遠比台灣在地要多更多,而且對於事物的理解力也相對高一些,

當然啦~每個論壇屬性不同,必定會造就不同的與論民情,但我還是分享一下我平均值的看法:

香港風氣給我的感覺就是幽默精明、大陸則是用詞過於激烈,但往往辯出一套方向理論,

歐美則是很務實的工匠研究精神。

至於我們台灣呢?

我們也是有許多大大小小走搞笑路線,有人情味的小論壇,

但平均值來說,可能是因為我們民風保守,人與人之間客氣過了頭,

帶有一種少說少錯的潛在心理,明明掌握了新資訊、新趨勢,但就是不願開第一槍,

致使很多經驗想法沒在第一時間散播開來,個人是認為就競爭力來說,非常之可惜。

 

色影無忌:http://forum.xitek.com/forum.php

fredmiranda:http://www.fredmiranda.com/forum/

DChome:http://www.dchome.net/forum.php

Mobile01:http://www.mobile01.com/forumtopic.php?c=20&s=17

dpreview:https://www.dpreview.com/forums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其他傳播的領域,

目前2016年台灣的相機以及鏡頭的介紹方式,也還停留在1.0產業時代,

如:像我這樣寫部落格圖文的,或是拍攝影片只操作機器給大家看,

卻不說話的,或是願意說話,卻不願意露臉的,

這些都是屬於比較含蓄的風氣,

但海外在介紹攝影相關機身、鏡頭、攝影器材配件的時候,

早已蔚成一股直接開YouTube主持節目,在戶外街頭走來走去的風氣了,

台灣各大網站,或是有在經營品牌服務販售相機的店家,

到了2016年下半年了,卻還沒孵出半個有氣候的YouTube攝影節目,

實在是慢了好幾拍,真的很希望台灣在這傳媒領域有所突破,

大陸有相機邏輯 CamLogic,香港有DigitalRev TV攝影假期photo holiday 等等,

都是我很喜歡會收看的節目,而歐美國家一海票就更不用說了,

太多我一時寫不出來的頻道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0736869

我們就以近鄰香港為師就好,香港這個DigitalRev TV全程都是說英文的,

穿透力更是世界性的,值得台灣學習,如果台灣主持人英文不行,至少說中文時,

影片底下也可以加個英文字幕,把東西方的資訊打開來,

說不定還有老外收看台灣攝影節目是為了學中文的,

總之希望台灣各大的攝影網站,或是知名水貨商相機王、ewhat億華、網路知名攝影師等等,

有傳媒硬底子的,能夠有機會為台灣攝影器材界,

以及相關領域文化發聲一下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 

2016新增 A7R II 防手震設定,注意事項:

undefined

以上介面選項是初代A7所沒有的,因為機身防手震SteadyShot設定只有 A7 II 以及A7R II 才有。

A7 II在第七頁、A7R II在第八頁。

 

undefined

一般若是使用原廠手動鏡、自動鏡,系統都會自動對應到正確的SteadyS.焦距,使用者無須自己手動調,但是,轉接非原廠的手動鏡之後,則必須自己設定正確的SteadyS.焦距,如轉接:Voigtlander ULTRON 35mm F1.7 Vintage Line ASPH,就必須設定在35mm,轉接的若是Voigtlander Super Wide-Heliar 15mm f/4.5 Aspherical III,就必須設定在15mm,記得每次更換不同焦距的非原廠手動鏡頭之後,一定都要設定好正確焦距,這樣才能起到防手震的作用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 

臺灣師傅哈克神力環 Hawk's Helicoid Leica M to Nex Adapter V4 微距轉接環。

註:「神力環」是海內外攝影論壇上常見的詞彙,神力環即是臺灣製造的微距轉接環,

神力環全名:哈克神力環 Hawk's Helicoid Leica M to Nex Adapter 微距轉接環

臺灣網友可以直接在露天賣場向哈克先生購買:http://goods.ruten.com.tw/item/show?21312038133872

 

臺灣師傅哈克神力環 Hawk's Helicoid Leica M to Nex Adapter 微距轉接環

左邊應該為初代或第二代,是2011年製造的;右邊是2014年最新的第四代

 

哈克神力環 Hawk's Helicoid Leica M to Nex Adapter 微距轉接環,2014年最新的第四代特寫近拍。

此環能高強度的全面提升Leica m鏡的實用性以及價值,

轉接黨人無論如何至少都得買一個,才會明白世人為何稱之為「神力環」。

 

 

哈克神力環2014年最新第四代(左);哈克神力環2011年早期初代or第二代(右)。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 

 

 

轉接黨,當然得談談轉接環

Leica M-mount轉E-mount轉接環部分

左岸自動對焦轉接環:現階段2016年 adapter 已經進化到支援自動對焦的新年代了, 目前市面上最強大的轉接環, 是具有支援AF對焦功能的Techart PRO LM-EA7,目前僅支援三部機器:Sony A6300、Sony A7 II、Sony A7R II,算是在萌芽和磨合的階段,想嚐鮮也可試試。個人還滿喜歡左岸近年來開發的產品,無論是鏡頭,或是週邊配件之類的,高CP值,且越趨向精緻化,非常極具競爭力,不過自動對焦環的部份,我向來是有一個認知,那就是隨著新機身、新鏡頭的推陳出新、各方面的參數支援,將迫使轉接環的韌體,必須一直不斷的更新,且Leica M的自動對焦環也才推出不久,所以我是傾向時機成熟之後,再來考慮。

福倫達最貴的轉接環:福倫達 Voigtlander VM-E Close Focus 微距轉接環 II,以銅料為主,質感略沉,能延伸4mm。品質雖好,但我覺得太貴了......原以為當了冤大頭,不過還好,我之前曾把一部contax T2 送去楊師傅那改成一顆M口鏡頭,結果搭配二代、四代哈克神力環,卻出現了無法將撥桿推到無限遠的情況,我後來改用了這個福倫達微距轉接環,就能順利的轉到無限遠了,算是非常的巧合。我必須強調,這並非是福倫達本身、哈克師傅或楊師傅的手藝精緻度問題,只是單純某一個階段時期的適應性問題,大家可以嘗試這樣去理解,也許:2017年的哈克神力環,必須搭配2014年楊師傅的M口改裝鏡手法,才能吻合,又或者今年某些月份突然同步吻合,而明年大後年又不吻合了,因為這份微妙關係就像RF旁軸鏡之於A7系列一樣,well, 明明是在聊福倫達的微距轉接環,怎麼扯到這麼遠來了,好吧!總之當初買的這個福倫達轉接環,算是解決了我搭配contax T2 M卡口楊師傅版的利器吧!

個人最愛用的轉接環臺灣師傅哈克神力環 Hawk's Helicoid Leica M to Nex Adapter 微距轉接環,神力環V5版能延伸5mm,更勝福輪達的4mm,質感亦屬上乘,以下這個影片,主持人將哈克神力環與福倫達微距轉接環M兩相比較之後,最後結論,主持人也是選台灣哈克神力環V5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tN2f2-g6Ho(值得推薦)

經濟最實惠的轉接環我要介紹的這款最實惠的轉接環,好像沒有品牌名字?比較特別的是外觀是銀色的,搭配銀鏡特別的登對,且有微距功能,露天拍賣在賣大約1200多~1500多元新台幣,有的還註明送後蓋,品質對我來說是滿堪用了,不過我若是使用重量比較重的鏡頭,我還是會傾向用哈克神力環來轉接,因為哈克師傅做工更堅固且精緻,長時間使用下給了我更多的安全感,除此之外,我用這款無名轉接環是都沒感到什麼問題,反倒有一種快感那就是「物超所值」(值得推薦)

無名轉接環三張圖片參考:

側面 https://goo.gl/X87mrJ

正面 https://goo.gl/tgDTib

背面 https://goo.gl/2Uwuz2

買來又賣掉的轉接環:Metabones 的 Leica m 轉 Nex (沒微距功能,印象中應該是第一代。)

  

Leica R-mount轉E-mount轉接環部分:

個人最常使用的轉接環NOVOFLEX 的Leica R 轉E-mount(值得推薦)

偶爾使用:Metabones 三代 Leica R 轉E-mount

P.S. Leica R鏡若為長焦,有上腳架之需求,建議使用Metabones 三代,

若Leica R鏡為廣角焦段,沒有上腳架之需求,建議選NOVOFLEX,使用手感比較滑順;

NOVOFLEX是德國製,工藝質感大勝Metabones 三代有一個底座+腳架孔。

帶有微距功能的轉接環:茶片坊的Leica R轉E-mount (我沒使用過,所以不知道好不好)

 

Contax G-mount轉E-mount轉接環部分:

個人現在用的轉接環:Metabones Contax G 轉 Nex

P.S. 我只用過Metabones,對岸同胞有推出自動對焦的梁環,但一直沒機會研究,如果經濟允許的話,也許梁環會是更好的選擇。

 

轉M42轉E-mount轉接環部分:

個人現在用的轉接環:茶片坊M42 轉Sony E-mouunt (跟神力環一樣有微距功能的版本)

P.S. 我只用過茶片坊的,感覺還不錯,其他品牌的就不知道了。

 

福倫達 Voigtlander VM-E Close Focus 微距轉接環 II

 

福倫達 Voigtlander VM-E Close Focus 微距轉接環 II 盒裝、說明書、保固書,由於高單價,出廠後每一個轉接環都有個別的產品序號。

 

Voigtlander VM-E Close Focus 微距轉接環 第二代,質感很沉穩,有附上前蓋、後蓋。

卸下蓋子很簡單,上圖拇指指甲處有個突出半圓弧,按下去就對了。

 

左手邊是Made in Taiwan的臺灣師傅哈克神力環 Hawk's Helicoid Leica M to Nex Adapter V4

右手邊是Made in Japan的福倫達 Voigtlander VM-E Close Focus 微距轉接環 II

該支持哪一個呢?

當然是120%支持華人同胞的臺灣哈克神力環V4!

 

哈克無限遠精準不用回轉,

無限遠精準更勝Voigtlander!

近拍距離更勝Voigtlander!

支援長焦段更勝Voigtlander!(臺灣哈克神力環可以到135mm,日本福倫達轉接環只能到90mm)

外觀造型更勝Voigtlander!(個人喜好,臺灣哈克比較有力量的感覺;日本Voigtlander比較柔一些。)

調焦環流暢度更勝Voigtlander!(福倫達真有點緊,哈克神力環比較流暢,且哈克還有撥桿,調整微距焦距時會更加流暢。)

售價便宜更勝Voigtlander!(哈克神力環便宜大碗,作戰實力又全面超越福倫達轉接環。)

 

此層面來說哈克神力環的思路與格局大勝 Voigtlander VM-E Close Focus 微距轉接環 II,

根本就是臺灣之光!

如此耗費心思打造的神作,物美價廉的親切,讓我想起當初在使用過神力環後,

我向哈克致敬的第一句話:「此物不該人間有啊!!!太強大了。」

 

而 Voigtlander VM-E Close Focus 微距轉接環 II 唯一勝出的兩個地方,

在於卸載鏡頭時的fu比較好,以及整體質量略為沉穩。

但我沒有經常卸載鏡頭的習慣,而且哈克神力環卸載鏡頭也不會困難,

哈克神力環的整體質感也是相當優質的,兩者差異性可謂不大。

 

結論:Hawk's helicoid leica m to nex adapter is better than Voigtlander VM-E Close Focus adapter II.

請大家支持臺灣製造的「哈克神力環 HELICOID 系列!」

 

Leica Noctilux-M 50mm f0.95 ASPH + Sony A7 + 哈克神力環 HELICOID V4

 

Leica summicron 35mm f/2 type 1 (LEITZ 8-elements, 1958-1969 Canada 八枚玉) + Leica 八枚遮光罩 IROOA 二代 & Sony A7哈克神力環 HELICOID V4

 

未來會在部落格不定時上傳一些 Sony A7 搭配 Leica M、Contax G 及其他老鏡的相片,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~

flickr的縮圖質量沒有以往的好了,現在的壓縮品質很糟糕......台灣新聞有報導,所以下面1600大小的圖片就隨意看看吧~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 

太上老君 / 宜蘭 / 2014

Rollei 35S HFT Sonnar 40mm f2.8 (Leica M-mount) + Sony A7(.jpg直出)

https://farm4.staticflickr.com/3912/14810454737_bbb6292e03_h.jpg

 

undefined

小丑魚 / 台灣宜蘭 / 2015

Contax T2 Carl Zeiss Sonnar 38mm F2.8 T* (Leica M-mount) + Sony A7 II(.jpg直出)

https://c1.staticflickr.com/9/8729/16878224409_ebb3b0c89b_h.jpg

 

買衣服 / 羅東夜市 / 2014

Old 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.5 老福 + Sony A7(色彩後製)

https://farm3.staticflickr.com/2904/14255241729_cf95b01479_h.jpg

 

羅東夜市 / 2014

Leica Summicron-M 35mm f2 ASPH + Sony A7(黑白後製)

https://farm6.staticflickr.com/5514/14255277308_757fb8f9f2_h.jpg

 

北方札特古堡客廳 / 2013

Sony A7 + Old 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.5 老福(.jpg直出)

http://farm4.staticflickr.com/3727/10974807604_503db8fa3f_k.jpg

 

羅東 / 2013

Sony A7 & Leica Summicron-M 35mm f2 ASPH(.jpg直出)

http://farm4.staticflickr.com/3821/10976188046_ecf41d9ebe_k.jpg

 

羅東 / 2013

Sony A7 & Leica Summicron-M 35mm f2 ASPH(.jpg直出)

http://farm8.staticflickr.com/7357/10976281224_fdd44b6543_k.jpg

 

北方札特戶外 / 2013

Sony A7 + Old 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.5 老福(.jpg直出)

http://farm6.staticflickr.com/5528/10978279713_50ce955b5c_k.jpg

 

小鞋 / 羅東夜市 / 2013

Sony A7 + Old 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.5 老福(.jpg直出)

http://farm8.staticflickr.com/7334/10995025963_ab23f8dc49_k.jpg

 

牧羊 / 宜蘭 / 2014

Leica Noctilux-M 50mm f0.95 ASPH + Sony A7(色彩後製)

https://farm4.staticflickr.com/3894/15143965711_6022ffaee6_h.jpg

 

北方札特古堡 / 2013

Sony A7 + Leica Summicron-R 50mm F2 E55 Made in Germany(.jpg直出)

http://farm4.staticflickr.com/3797/11052568573_9624185bbc_k.jpg

 

北方札特的落羽松 / 2013

Sony A7 + Old 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.5 老福(色彩後製)

http://farm3.staticflickr.com/2869/11197621845_0aa6698d28_h.jpg

 

宜蘭 / 2013

Sony A7 + Leica Elmarit-R 28mm/f2.8 ROM E55(.jpg直出)

http://farm8.staticflickr.com/7440/11196635385_71d79237e1_h.jpg

 

宜蘭 / 2014

Zeiss ZM Biogon 35mm f2 + Sony A7(黑白後製)

https://farm6.staticflickr.com/5571/14440825155_b37087743c_h.jpg

 

宜蘭 / 2014

Zeiss ZM C-Sonnar 50mm F1.5 + Sony A7(.jpg直出)

https://farm4.staticflickr.com/3920/14255278888_9c43692eb5_h.jpg

 

宜蘭 / 2014

Zeiss ZM Biogon 35mm f2 + Sony A7(色彩後製)

https://farm4.staticflickr.com/3848/14438528661_b1d473e8ae_h.jpg

 

貓 / 宜蘭 / 2014

Voigtlander Prominent Nokton 50mm F1.5 老福 + Sony A7(黑白後製)

https://c2.staticflickr.com/2/1498/25936180491_4d7ed2648f_o.jpg

 

undefined

夢鸚鵡 / 宜蘭冬山 / 2015

Leica Summilux-M 50mm f1.4 v2 E43 + Sony A7R II(色彩後製)

https://c1.staticflickr.com/1/326/20385074381_40f1cf942c_h.jpg

  

undefined

蘇澳 / 2016

Voigtlander ULTRON 35mm F1.7 Vintage Line ASPH + Sony A7R II(.jpg直出)

f1.7 光圈全開 jpg 直出 原圖下載:https://c1.staticflickr.com/9/8606/28064468214_f4abbf320f_o.jpg

 

undefined

宜蘭 / 2016

Zeiss Loxia 21mm f/2.8 Distagon + Sony A7R II(黑白後製)

https://c2.staticflickr.com/2/1477/25438010554_297be6ac4b_h.jpg

 

undefined

宜蘭 / 2016

Zeiss Loxia 21mm f/2.8 Distagon + Sony A7R II(黑白後製)

https://c2.staticflickr.com/2/1530/25259306964_c5426ff919_h.jpg

 

【北方札特】Sony A7 + Leica M 轉接黨第一期(香港篇)

http://northzart95.pixnet.net/blog/post/168445560 

 

OK~以上簡單小報導~我們下次見~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嘿嘿~Sony A7 還沒摸熟,又入手新玩具啦~

對FUJIFILM富士微單系統有興趣的朋友,也可以順道一起來參考看看我撰寫的另一篇文章~

FUJIFILM X-T1、X-M1、XF 14MM F2.8 R、XF 23 MM F1.4 R、XF 35MM F1.4 R 入手開箱文 :

http://northzart95.pixnet.net/blog/post/174249324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北方札特 North Zart 古堡館 / 台灣宜蘭民宿。

距離羅東夜市、羅東火車站約7~12分鐘車程 (Google Map)

 

北方札特 North Zart 木屋館 / 台灣宜蘭民宿。

距離羅東夜市、羅東火車站約7~12分鐘車程 (Google Map)

 

北方札特 North Zart  / 台灣宜蘭民宿。

距離羅東夜市、羅東火車站約7~12分鐘車程 (Google Map)

 

延伸閱讀:

北方札特 North Zart 民宿

http://northzart95.pixnet.net/blog/post/133050086

 

北方札特 North Zart 民宿

http://www.northzart.com.tw

E-mail espcat@gmail.com

arrow
arrow

    NorthZart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